欢迎访问广元市乡村振兴局!
乡村振兴简报2022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22-02-18 来源:四川省乡村振兴局 分享:

“四高四实”固成果促衔接

达州市助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

2021年,达州市以“四高四实”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力、用全市之功,支持万源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万源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亿元、增速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6元、增速10.1%

一、高站位统揽,做到责任实。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市领导联系指导县(市、区)工作机制,市委书记联系指导万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召开专题会8次,开展实地调研6次。坚持专班推动。成立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任副组长、重要经济部门为成员的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加强重点帮扶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坚持帮扶推动。择优选择31个市级部门和产业基础好、综合实力强的31个乡镇结对帮扶万源31个乡镇,动员组织50家优质企业、25所优质学校、25名工作队员、10个优质医疗机构常态化“帮教、帮医、帮技”,以强带弱发展。2021年万源创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3个、省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

二、高规格谋定,做到政策实。抓实规划定盘。编制《达州市对口支援万源市帮扶规划(20212025年)》,确定16项对口支援主要任务,2021年实施对口支援项目45个。抓好方案定向。出台《关于支持万源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21条措施》,从财政、金融、项目、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抓严督导定责。将重点帮扶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有效衔接专项监督重要内容,以“聚焦乡村振兴、提升治理能力”为主题开播全媒体直播节目《阳光问廉》,先后对万源24项有效衔接重点事项开展15次监督检查。

三、高标准推进,做到工作实。巩固脱贫成果“守底线”。指导万源建立“1+30”衔接政策体系,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设立500万元防返贫基金,确定272名防返贫监测员,新增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东西部协作,接受协作资金5000万元,实施项目19个;完成193户掉边掉角农户搬迁,实现4.15万脱贫人口稳岗就业,2021年万源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9776.9元、增速17.65%。完善基础设施“补短板”。扎实推动万源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新改建集中和分散供水1200处,建设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81.8公里,巴万高速、国道347线万源段建成通车,5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24座乡镇垃圾处理厂运营能力不断提升。优化空间布局“促发展”。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统揽,将万源科学划分为七大片区,将石塘片区作为全市2个试点片区之一率先实施,构建片区集聚成势、城乡联动发展新格局,奠定乡村振兴坚实基础。

四、高水平保障,做到要素实。优先保障资金。市级每年安排不低于上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3%专项支持万源,2021年倾斜安排5264万元,五年过渡期重点帮扶县资金预计达10亿元以上。支持万源争取纳入债务化解工作试点县,2021年帮助万源向上争取各类资金36.2亿元。优先保障用地。帮助万源2021年争取建设用地指标600亩,11个增减挂钩项目预留指标370.6亩,有力保障用地需求。优先保障项目。市级相关部门对万源的项目优先申报、优先实施,将万源重大项目纳入川东北经济区重点任务清单,2021年万源1387个项目新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

乐山市筑牢“防火墙” 守住防返贫底线

乐山市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头等大事,创“五定”、突“三重”、强“三抓”,构建起符合基层实际、具有乐山特色的监测帮扶体系。全市所有监测对象均已落实帮扶措施,监测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从识别时的5631元提高到风险消除后的8691元,增幅达到54%

一、创新“五定”分级落实,保障防贫机制有效运行。细化梳理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创新“五定”工作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突出“定人”。确定1157名村“两委”成员或“第一书记”为村级防贫监测员,发挥网格监测作用,实时掌握农户生产生活情况,靠前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突出“定岗”。确定132名乡镇主要领导为防贫责任人,每月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落实情况进行会商,研判隐患发展趋势,落实补短项目和帮扶举措。突出“定责”。制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细则,细化明确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和行业部门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突出“定时”。每月5日前逐级研判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情况,每季度5日前联动行业部门反馈风险预警信息,对已销号的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确保工作落地落实。突出“定效”。市、县两级以“四不两直”暗访督查形式对“因户施策、对标帮扶”的补短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定期通报进展,以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杜绝“漏测失帮”。

二、突出“三重”分类画像,做到监测预警及时有效。突出重点群体和范围,有的放矢开展监测。重心放在“边缘群体”。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6000元左右,两不愁三保障等还存在困难,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全覆盖有效甄别,对标监测补短。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对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的农村特困户、老人户等常态化走访,对大病重病户、残疾人、有在读大学生等家庭户每月走访,对住房破旧户每季核查,监测其是否出现“两不愁三保障”不达标的情况。重视做好“突变群体”。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生产经营重大损失等重大变故以致收入骤降或支出骤增的农户赓即入户核实,确保不因家庭变故导致贫困发生。

三、强化“三抓”分类实施,确保返贫隐患稳定消除。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精准靶向消除风险。抓好增收“路子”。引导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及监测对象,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增收产业,落实小额信贷、技术指导等帮扶措施。坚持稳岗就业,落实就业创业补助政策,确保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就业。抓好保障“兜底”。对因灾、因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农户两不愁三保障等存在困难的,由行业部门年度专项计划予以解决。对整户无劳动力的困难农户通过低保、居家和集中救助等方式进行政策兜底帮扶。抓好基金“补钉”。分县建立不低于200万元防止返贫致贫基金,对教育、医疗、住房等行业政策不能及时解决的特殊情况,实施专项救助。全市防止返贫致贫基金已使用1339万元,使用基金消除风险隐患2475个。

打造金巴协作金名片 续写振兴发展新篇章

2021年以来,巴中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巴中所需、金华所能”,着力打造“重点项目见实效、协作机制成体系、特色工作亮品牌”东西部协作金名片,电商助力通江乡村振兴做法入选全国东西部协作培训班典型案例。

一、坚持高位推进,建立体系化协作机制。建立“1+4”组织领导架构。组建东西部协作办,成立4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组织、发改、商务、投促等成员单位专项协调联络,62个部门967人次密集互访。构建“2+8”结对帮扶机制。建立金巴两地8个县(市、区)一对一协作关系,动员东部66个企业、11个社会组织、13个乡镇(村)参与结对帮扶,达成合作意向37个,签订合作协议25个,形成“1+1>2”的帮扶格局。实行“责任制+清单制”项目管理。制定帮扶工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等制度,细化31项考核指标任务清单,严格“周动态、月督促、季通报、半年会商、年终总评”和“红黄蓝”三牌警示。全年到位资金1.78亿元,落地项目52个。

二、坚持各尽所长,培育引擎型旗舰项目。突出产业培育。围绕市域“1+3”、县区“1+1”特色产业布局,引导49个企业投入资金21亿元,建设产业园区、就业车间51个。完善“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道地中药材资源圃50亩,配套建成中心站、仓储库房、收购点24个。投入1200万元升级蓝莓等上一轮协作特色产业。强化劳务协作。建立双向“稳定就业”送岗机制,举办金巴劳务协作、“双城联动·义巴连心”等专场招聘9次,开展“直播带岗”促就业及劳务协作培训5964人次,52个协作项目带动就近就业1.2万人,帮助转移就业1.6万人。拓展消费帮扶。融合“832平台”、浙江“政采云”、金华“金农好好”、义乌“百县万品”等商务平台,建设百县万品“巴州馆”、永康平昌馆等,展销巴中农特产品200余个品类,对口地区销售达1.7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培育区域引擎。坚持年度协作资金60%、中省衔接资金10%以上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配套县域22条措施,细化村级18项任务,安排“万企兴万村”首批16个商会与18个重点帮扶村结对。同时,支持巴中经开区、恩阳区开展“金巴产业协作示范园区”招商对接。

三、坚持补短赋能,打造先导性特色品牌。开通义乌—巴中直飞航班。每周执飞2班,由义乌承担航线补贴,执飞三年预计补助资金1800余万元。建立文旅融合发展基地。将巴中全市、南江全域分别纳入金华工会疗休养交流基地和横店影视城外景拍摄,推动两地文旅互动、资源共享。融入省际基干物流网络。采取“1+5+X+Y”(1个物流生态园区、5大功能平台、X种物流产品、Y条物流通道)模式,将巴州区纳入义乌物流网,义巴国际商贸城正式开业。探索基层治理模式。借鉴“龙山经验”,建成平昌县大寨镇综治服务中心,推行“网格初调—中心分调—法庭终调”三级递进和“六个一”纠纷化解机制,治安、刑事案件零发生,平安建设满意率98%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博文街61号联系电话:0839-3266022

主办单位:广元市乡村振兴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9

蜀ICP备2021026250号-1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