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元市乡村振兴局!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47期
发布时间:2017-04-06 来源:四川扶贫与移民网 分享: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3月30日

农村能源扶贫模式在广元昭化区的新探索

广元市昭化区有贫困村63个,贫困人口2.9万人。近年来,全区以沼气工程为纽带,以新村聚居点、易地搬迁聚居区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和养殖场治污为重点,探索推行“以居定沼、以沼促养、以沼增绿、以沼养沼”的农村能源扶贫新模式。目前,全区建成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0个,改造提升户用沼气池3500口,建成千亩种养循环园区30个,新村聚居区180个,带动6000余户贫困户进入产业链,助力13个贫困村和3120户贫困户如期脱贫,全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一、转型扩能,以居定沼。结合安居扶贫工程,推动农村能源实现“三大转型”,促进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一是供气工程布局转型优化。统筹农村能源规划和脱贫攻坚规划,推进供气工程向新村聚居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布局,实现供气工程由单一的养殖配套向生产生活综合配套转变。二是户用沼气工程转型提升。整合安居扶贫和农能建设资金,对实施旧房改造的贫困户,按每户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统一进行改厨、改灶、改厕、改圈“一池四改”,促进3500余口陈旧户用沼气池高效利用,实现18个传统村落旧貌换新颜,带动每户贫困户减少用电、薪柴、劳动力等费用近2000元。三是新能源开发转型扩能。引导蔚峰农业、绿山农业等企业采取厌氧发酵工艺,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实现我区生物质能源从无到有的重大转变。2016年,全区沼气生产能力达到33万立方米,农村能源转型惠及农户1.1万余户,其中贫困群众1300余户,实现了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

二、增减互动,以沼促养。通过“三增三减”,着力破解养殖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有限的瓶颈,撬动畜牧业扩容增量、提质增效。一是增环保门槛,减增量污染。科学划定畜牧功能分区,推行“一审批、三同步、四禁止”养殖准入制度,坚决把牢环保入口。对适养区内新建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场),优先安排大中型集中供气治污项目,对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优先安排农业循环经济治污项目。全区配套新建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处污工程14个,周边460余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产生的粪污被纳入集中处污,有效降低了贫困群众的养殖成本。二是增承载容量,减存量污染。建立常态、长效挂牌整治机制,整合资金4000余万元,对没有配套治污工程、圈舍闲置的畜禽养殖园区,实行挂牌整治,累计治理存量污染养殖场90处,全区资源环境承载容量从过去的70万头生猪提升到80万头生猪、20万头羊、500万羽土鸡。盘活闲置圈舍2万余平方米,无偿提供给600余户贫困户从事生猪养殖。三是增优惠政策,减养殖风险。以配套集中处污工程为优惠政策,招引业主建设良种良繁场,着力解决仔猪供应严重不足、肉羊引种病发多等养殖风险。先后投入农能项目资金800余万元,招引铁骑力士、湖南嘉禾等企业建10万头商品仔猪扩繁场2个,上规模种羊场2个。积极推行“1211”代养利益链接模式,为全区1300户贫困户提供代养优质仔猪和种羊15万头。

三、生态发展,以沼增绿。把提高沼渣、沼液等利用率作为化肥“零增长”行动的突破口,打通节点通道,推动种植业绿色发展,助力农产品品质提升。一是实现三大信息数据共享。与陕西九三学社合作,在金石、百安等8个农业园区开展猕猴桃、蔬菜等沼渣、沼液施用试验,精准建立全区沼渣、沼液施用标准数据库。以土地交易平台为基础,将土地确权、测土配方施肥和沼肥施用3个信息数据库互联互通,科学确定每个地块的沼肥使用标准,推广沼液施肥4.5万亩。二是建立循环利用模式。以建设沼气服务网点为抓手,推行“散养户+沼气服务车+沼气服务网点+有机肥厂”的粪污循环利用模式,实现化废为宝。引进有机肥生产企业,收购无处污工程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散养户产生的畜禽粪污,年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年生产有机肥达到8万吨,实现畜禽粪污的循环利用。建立企业“返利贫困户”帮扶机制,企业生产的有机肥以市场半价销售给贫困户,大幅度降低了贫困群众生产成本。三是打通传统农业和品牌农业节点。将沼气工程建设作为传统农业与品牌农业的纽带,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生态水果、优质粮油和有机渔业,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昭化六特”等品牌商标,全区建成有机农产品基地14个,生态养殖园区146个,有效带动3300余户贫困户发展紫云猕猴桃、昭化蔬菜等品牌农业,户均年增收6000元。

四、利益共享,以沼养沼。探索农村能源长效运行机制,推进农村能源由注重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一是推行“三化”运行。成立沼气专业合作社,构建沼气专业化和物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模式,实行养殖业主交排污费(2元/头)、受益农户缴用气费(0.8元/立方米)、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形成处污、产气、供气、供肥、维护“五位一体”服务体系,实现“户、企、政”三方共赢。二是试行PPP共营。引进社会资本组建昭化绿山农业公司,依法取得畜禽粪污、沼渣等废弃物治理项目特许经营权,采用“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的方式保障投资回报和公司的正常运转,有效解决了农村废弃物处理资金缺乏、收益率低、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三是试点股权量化共享。创新推进新村集中供气工程股权量化改革,在安平新村聚居点开展试点,委托企业经营,将财政投入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65万元,按1:2:7的比例分别折股量化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2016年,每股分红实现367元,助力贫困群众户均增收500元。全区集中供气工程股权量化改革全部完成后,财政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股本将达到1100余万元,年可分红达到93万元,1500余户群众将分到红利,其中380余户贫困群众将从中受益。

甘孜州坚持“三导向”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甘孜州聚集目标、精准发力,针对问题、整改落实,强化措施、推动工作,确保2017年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坚持项目导向,实现重点突破。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以路、水、电、讯和群众住房、村活动室与卫生室、文化室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明确11月底前完成191个村、2602公里通村硬化路,283个村、5028户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巩固提升,9个县34个村移动通讯基站,15个村8870亩土地整治,3232户易地扶贫搬迁、3084户危房改造、42户灾后重建住房和319所村级卫生室、366所文化活动室、41所幼儿园以及投资2.27亿元的新村扶贫、投资1460万元的科技扶贫等项目和泸定县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二是加快产业发展。瞄准高寒牧区脱贫攻坚这个“硬骨头”,充分利用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的自然条件与“两江一河”地力、光热等资源优势,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积极与省州科研院所合作,加快“院州”合作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培植种养殖业大户、致富带头人和各类专合组织,鼓励群众以多种形式加入专合组织“抱团”发展;以组建州供销集团为契机,努力培植市场主体,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统筹各项涉农、对口帮扶、社会帮扶、政策性与金融类等扶贫资金,明确今年完成“在366个退出贫困村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9.48余万亩,总增各类畜禽13.17万头(只)、中蜂4288箱,新增中藏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119个贫困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贫困村实施旅游扶贫,建设‘圣洁甘孜’农特产品营销专柜3个”等产业发展任务,确保短期项目群众当年受益、长期项目要初具规模,为群众脱贫奔康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筹集财政扶贫资金9.52亿元,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扶贫资金投入,放大资金叠加效应,扩大扶贫资金总量,努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赋予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重点发挥扶贫小额贷款分险等“四大基金”的倍增效应,通过运用市场化手段撬动更多资金投向脱贫攻坚。

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落实。针对今年初国检和2016年省检、州检反映出的问题,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定时限、抓督促,确保所有问题得到整改落实。对个别退出贫困村和脱贫贫困家庭所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全面覆盖所有退出贫困村和脱贫贫困家庭(包括2014—2016年),严格按照相关的退出标准、程序和要求,组织力量进行排查,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到位。截至目前,整改落实共性问题5个、个性问题8个。同时归纳提炼2016年工作亮点和特色做法,并以经验的形式全面推广指导工作,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战果。

坚持目标导向,确保再战再胜。一是围绕泸定县摘帽,366个贫困村退出和11784户48524人脱贫的年度目标,督促各县(市)、22个扶贫专项州级牵头部门,按照县摘帽“一低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户脱贫“一超六有”的要求进行全面摸排,找准基础设施、住房保障、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群众收入和内业资料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找准各项工作存在的短板,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工作重点明确,确保全年工作有序推进。二是细化完善帮扶措施,按照州、县脱贫攻坚规划和贫困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完善贫困村帮扶规划,调整帮扶措施,强化驻村帮扶责任.根据不同情况和致贫原因,因户因人和实际需求,充实贫困家庭帮扶内容。三是进一步健全脱贫攻坚督查调度机制,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的考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按照序时进度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采用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整改,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工作到村、落实到户、精准到人。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博文街61号联系电话:0839-3266022

主办单位:广元市乡村振兴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9

蜀ICP备2021026250号-1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