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元市乡村振兴局!
做实扶贫产业 助推城乡统筹
发布时间:2007-10-26 来源:广元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分享:

    青川县位于四川省盆周北部山区边缘,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36个乡镇,268个村,总人口25万,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农业人口中绝对贫困人口19661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7530人。幅员面积3216平方公里,耕地29万亩,林地340万亩,为缓解和消除贫困,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近年来,青川县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扶持龙头企业由商品生产为主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转变,形成了贸、工、农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经营格局。在投入建设64个扶贫新村的14401.51万元资金中,安排4321万元用于发展扶贫产业,占总投资的30%目前,全县已培育龙头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2个,省小巨人企业1个,各类专合组织33个,有会员7076人。已建成的茶叶、油橄榄、天麻、黑木耳、香菇、小家禽、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覆盖贫困人口3.1万余人,带动1.8万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该县在培育支柱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中,增强了城镇集聚产业和人气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乔庄、竹园、青溪、木鱼四个区域中心镇和一批小集镇,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逐渐缩小,全县呈现出城乡经济共融、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预计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500元,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00元以上。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确立总体发展目标

为准确把握阶段性发展特征,缓解主要矛盾,实现又快又好地跨越式发展,以树立非均衡推进理念,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以非常之策行跨越之举,以非常之力强跨越之势。县委、县政府于2005年底提出了以发展扶贫产业为着力点,推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并制定了未来五年“四个翻两番、四个大跨越、四个要建成”的奋斗目标。“四个翻两番”即: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旅游总收入2009年比2006年翻一番,到2011年在2009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四个大跨越”即:现代特色农业、新型工业、森林旅游、城镇体系建设实现大跨越。“四个要建成”即: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特色产业基地县、全省贫困山区经济强县、省级文明县城。

二、依托资源规划发展特色产业

在通过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青川县依托生态、林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确立了以“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和谐安县”的产业扶贫总体思路。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把富民兴县的重心放在特色优势产业的开发上。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紧紧围绕森林工业、森林蔬菜、森林畜牧建设主导产业,为工业强县建好“第一车间”。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20万亩茶叶基地,建成“中国西部名优茶之乡”;建设10万亩油橄榄基地,建成“中国油橄榄之乡”;建设3000吨黑木耳基地,建成“中国优质黑木耳之乡”;发展2000万只土鸡养殖基地,建成“全国生态土鸡产业基地县”;建设2万吨水产养殖基地,建成“中国西部优质水产之乡”;新建工业原料林60万亩、山珍原料林30万亩,累计达到220万亩原料林基地,森林覆盖率超过75%,建成全省林业产业大县。到2009年实现二产超一产,2010年工业超农业,2011年森林产值突破100亿元。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分别达到1.2万元和4200元的全省平均水平,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12:1缩小到2.5:1,税收突破1.5亿元。

三、扶持龙头建设第一生产车间

龙头企业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主体。为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青川县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为龙头企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特殊扶持。把涉农项目整合作为产业化扶贫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支点。近年来,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72亿元,各类龙头企业自筹资金45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建设原料基地。青川县政府还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龙头企业的技改扩能、新产品开发和农户发展产业的贷款贴息,使川珍实业、蓉城制药、凯歌肉联等龙头企业,完成了技改扩能,青博木业、白龙水产、七佛贡茶、富森公司等骨干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目前,形成了农业围绕企业建产业,企业围绕原料建基地求发展的格局,全县已初步建成茶叶、油橄榄、食用菌、中药材、小家禽等农产品原料基地17个,面积达54万亩。一是围绕川珍实业公司,已建成4000亩段木密植黑木耳基地,3800亩天麻、竹荪、蕨菜基地;二是围绕“七佛”贡茶集团,已建成12万亩茶叶基地;三是围绕蜀北油橄榄公司,已建成8万亩油橄榄产业基地;四是围绕凯歌肉联、简氏禽业已建成300万只生态小家禽基地;五是围绕白龙湖水产开发公司,已建成1万吨水产品养殖基地;六是围绕青博木业、富森公司已建成76万亩原材料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专业乡、专业村,全县已建成茶叶专业乡10个、专业村41个;油橄榄专业乡5个、专业村31个;黑木耳专业乡10个、专业村15个;竹荪、天麻等专业乡3个、专业村12个;土鸡专业乡3个、专业村9个;中药材专业乡5个、村7个。据统计,产业基地覆盖该县重点贫困村99个,贫困农户7134户,贫困人口19975人。

四、龙头带动形成组织化生产

在组织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中,青川县鼓励和支持农民组建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33个,按照“民办、民管、民有、民受益”的原则,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走工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模式,通过专业协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形成了有组织的专业化大生产,解决了贫困农民发展生产难的问题。如川珍实业公司与骑马乡竹荪,三锅乡、营盘乡黑木耳,孔溪乡天麻等协会签订定单合同,由各协会按企业要求的标准组织原材料和生产,公司负责“五包”,包资金、包技术、包产量、包回收、包价格。企业按销售收入的1%1.5%付给协会组织费,扶持协会发展。由于有协会的组织,方便了企业对农户生产技术的指导,减少了企业与千家万户直接交易的工作量。几年来,在川珍实业公司的带动下,全县有13个乡镇,26个村发展森林蔬菜,种植农户达6575户(其中贫困户3786户),占全县特色产品种植户的52%。川珍公司每年要为特困户优惠供种减免资金16.7万元以上,给农户赊销菌种所垫资金在210万元以上,使1.4万贫困人口受益。凯歌肉联采取寄养模式,对有圈缺钱的贫困农户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仔猪和饲料,实行合同管理,育肥后,由公司按市场价格回收,当市场价低于合同保护价时,按保护价回收,扣出仔猪、饲料、防疫等成本,所获利润作为贫困户寄养费。今年,凯歌肉联向300多户贫困农户寄养生猪1000余头,每户农户获利900元以上。白龙湖水产公司采取“五统一”模式,解决贫困农户发展水产养殖难题:一是统一为贫困养殖户代购养殖设施。公司先后为贫困农户集中代购浮桶、网箱、钢管、药品12批次,价值330余万元,为农户节约成本20余万元;二是统一提供珍稀鱼种。目前,贫困农户饲养的珍稀鱼种已占总产量的40%以上,其经济效益是常规鱼的1.7倍;三是统一供应饲料。按每吨低于市场价100元向贫困农户提供鱼饲料,仅此一项,贫困养殖户年节约生产总成本100万元以上;四是统一提供养殖、防疫技术服务;五是统一组织销售商品鱼。“五统一”不但解决了贫困农户不能办、不会办、办不好的事情,而且也为贫困人口集中区集约经营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使“小网箱”形成了大产业。

五、提升产业特色创立知名牌品

品牌是产品通向市场的通行证,创立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产品增值和贫困农民增收的过程。青川县高度重视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引导企业面向市场,牢固树立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着力建设企业自己的科研基地、实验室、产品开发研究中心。川珍实业公司还从中国医学院引进优良的AP密环菌和石斛小菇萌发菌及天麻有性繁殖育种技术开发新品种3个,并与四川大学共建了“林副产品加工开发研究中心”,成为“四川大学林产品产学研基地”。把打造名、优品牌,实施“精品”工程,作为企业的发展灵魂,创建了一批具有青川特色的全省、全国知名品牌。为打造特色品牌,该县先后制定了茶叶、油橄榄、黑木耳、天麻、竹荪等11个产业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应用于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做到生产过程无害化。全县整体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有6个产品获部、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青川黑木耳”、“七佛贡茶”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有1000亩茶园获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天马”牌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天马”牌黑木耳被授予“四川名牌”。七佛贡茶系列的“树仙雀舌”、“明镜碧剑”两支茶叶获“中茶杯”银奖;在第二届西博会上,黑木耳、油橄榄获金奖,香菇、野生天麻、竹荪、七佛贡茶等产品获优质奖。部份名、特、优产品,出口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

六、创新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为使产业发展有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体系,青川县着力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机制创新。一是创新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县上成立了茶叶、油橄榄、山珍药材、蚕桑、水产、畜牧等6个产业推进办公室,四个产业扶贫督导组,配备专业技术干部163人,主抓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县级领导挂联产业,部门划片帮扶产业,形成部门服务围绕产业转、乡镇工作围绕产业抓,农户致富围绕产业干的运行新格局。在具体工作中,每一个产业都坚持做到“五个一”,即一个规划统、一套政策引、一个协会联、一个龙头带、一支队伍抓,确保每一个产业都稳步发展。二是创新产业发展激励机制。近年来,青川县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300万元对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和龙头企业贷款发展生产进行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地拉动了产业发展。三是创新产业发展投入机制。在鼓励农户发展产业中,坚持“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支撑、企业赊销扶持为手段”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信用农户实行10%的利率优惠,简化贷款手续,凭“两证一章”(身份证、贷款证、个人私章)即可办理贷款;并创立了“农户+协会+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模式,信用社根据协会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的生产、销售合同,由企业担保向生产大户提供较大额度贷款。并坚持涉农项目资金多渠道争取,统筹安排,打捆使用的原则。近几年,全县用于产业发展的涉农项目资金达1.72亿元。坚持把信用乡、村建设作为解决特色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重要措施,建成信用乡镇12个、信用村102个、信用农户5.2万户,其中,贫困农户11467,支农贷款余额达到3.1亿元。近年来,该县6家扶贫龙头企业以资产抵押、借贷等方式,贷款437万元,解决了5638户贫困农户生产发展的需要。四是创新产业发展培训机制。青川县积极与中国茶科所、省农科院、林科院和川农大等科研院校开展“校(所)县合作”,院、企合作,请专家指导产业发展,对技术人员、产业干部进行培训。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产业干部、龙头企业、经专组织、业主(大户)层层帮带培训,采取龙头企业直接培训到农户、农民技术队伍自己培训等方式,提高了贫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目前,已培训各类专业人才4263人、乡土人才6435人,培训贫困农户“明白人”1.53万人,颁发岗位证书3100人,2760名农民通过培训成为企业工人,1.8万人成为产业工人。五是创新产业发展考核、督查机制。改变过去对乡镇、部门各项扶贫指标全面考核的办法,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乡镇突出产业发展这个重点,对部门突出项目争取、服务产业这个重点,严格考核,实行倒扣分办法,有效地激励了全县发展产业、服务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扶贫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有力地推进了统筹城乡工作的开展。

 

                (广元市扶贫办  青川县扶贫办)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博文街61号联系电话:0839-3266022

主办单位:广元市乡村振兴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9

蜀ICP备2021026250号-1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