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元市乡村振兴局!
脱贫攻坚简报2016年第134期 
发布时间:2016-10-14 来源:四川扶贫与移民网 分享: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9月28日

置家产、兴家业、富大家

剑阁县以“家”的方式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

 今年以来,剑阁县围绕破解“空壳村”难题,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了村级集体家庭化的新理念,依托“众筹置家、产业兴家、红利富家”的“家”方式,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取得较好效果。

一、资金整合众筹“置家”。 整合各类惠农支农项目资金,开展党员干部群众众筹,每年“三个百万”建立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有效破解“无钱办事”难题,为当年脱贫村“ 添置家底”。一是整合项目资金100万。县财政整合产业发展周转金、产业扶贫周转金、扶持资金、各类惠农支农项目资金,对今年脱贫的33个贫困村预算总额不少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发展集体经济。二是党建经费挤出100万。整合留存党费、党内帮扶资金、精准扶贫示范工程资金,按每村3万元标准下拨党费用于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现已下拨党费115.5万元。用3年时间在全县163个贫困村全覆盖培育1个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目前成功培育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示范项目43个。三是社会捐筹资金100万。采取党员干部群众捐资筹、结对帮扶部门资助筹、农村致富党员互助筹、社会各方力量帮扶筹四种方式众筹资金230余万,其中100万专项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组织领办产业“兴家”。坚持“党支部+合作社”产业致富发展思路,每个贫困村建立至少1个畜牧养殖实体主产业, 有效破解“服务不优”难题,让贫困村“家兴业旺”。一是培育一个实体主产业。以四川巨星集团在剑阁投资10亿元打造100万头生猪产业化扶贫项目为契机,今年脱贫的33个贫困村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方式,每村培育1个生猪养殖实体主产业。31名县级领导干部、110个县级部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联挂帮扶,163名第一书记、484名工作组成员蹲点帮扶。目前,今年脱贫的33个贫困村中1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人均14元以上,1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人均10元以上。二是建优一个专业合作社。依托生猪养殖实体主产业,由村集体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同步成立专合组织党组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实现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块牌子、一班人马”,全县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63个,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订单化销售、村社共赢。三是建立一套监管严机制。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建立健全代管、申报、审批、公示、督查“五项制度”。代管制即:村集体收入一律由乡镇代管;申报制即:由村委会填写建设项目申报表,并召开群众代表会议通过后上报乡镇政府;审批制即:村委会的资金申报由第一书记、联村领导审核、乡镇长审批;公示制即:村委会要将建设内容、所需集体资金投资情况在显眼位置张榜公示;督查制即:乡镇纪委根据申报时的建设内容、时限适时进行督查。

 三、股份合作红利“富家”。采取“资金变股金、资源转股权、人人当股东” 股份合作模式,兜底市场风险、订单保障利益,有效破解“动力不足”难题,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共享红利 “发家致富”。一是股权量化人人持股。村集体以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村委会现有林地资源等方式入股,普通群众以土地、房产、现金等方式入股,贫困户以小额贴息贷款、产业发展周转金、劳务报酬等方式入股,通过量化股权,确保人人持有股份。按照1:2:7进行利润分配,即利润10%为普通群众所有,20%为贫困户所有,70%为村集体所有(其中40%用于滚动发展,30%用于公益事业)。二是价格保险“兜底”风险。争取每年不低于30万元的捐赠资金,全覆盖为33个贫困村生猪实体产业购买生猪养殖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防止生猪价格大起大落,“价贱伤农”,为市场风险“兜底”。 三是订单合同畅通销路。33个贫困村分别与乡镇、县级部门单位食堂、学校食堂、各大超市签订畜禽、蔬菜购销合同,形成规模化种养殖、科学化管理、订单化销售,切实保障贫困村集体经济取得最大收益,贫困户真正得到实惠。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博文街61号联系电话:0839-3266022

主办单位:广元市乡村振兴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9

蜀ICP备2021026250号-1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