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网站!今天是: 信息无障碍通道
《脱贫攻坚进行时》2016.4.20
发布时间:2016-04-20 来源:广元新闻网 分享:

应在贫困村大力提倡勤劳致富 

    特约评论员杜华赋

    “勤劳致富”四个字,简单明了,很多人在说,也说了很多年,但真正做到了的人——尤其是贫困村的人并不多。但事实证明,勤劳致富又的的确确是贫困村人脱贫奔小康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因此,应在贫困村大力提倡勤劳致富,加快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开展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市各贫困村的村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党员干部的帮扶下,自强不息,勤劳致富,在奔小康的路上奋起直追。广元市经济开发区盘龙镇南山村贫困户张安文就是勤劳致富的典型。南山村处于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土地较为贫瘠,发展相对滞后。2014年,张安文被列为贫困户,因病因学使这个家庭日子十分难过。为了改变现状,张安文的儿子外出务工,他的妻子也前去照顾幼小的孙子,偌大的家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为了早日脱贫,50岁张安文不等不靠,积极发展养猪养鸡等家庭经济。为了养好猪,他每天骑着三轮车往返市区两三趟,从城里拉回猪食。由于道路正在扩建,行车十分困难,来回一次就得2个多小时。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做农活,每天活儿安排得满满的,像一只陀螺一样不停地忙碌。去年,他种植蔬菜2亩,养猪60多头,肉鸡200余只,收入4万多元。张安文说:“今年,我养了17头猪,还有80多只鸡。下一步,打算再养点鸭子,往5万元收入奋斗。”他表示要“坚决脱掉‘贫困帽’子”。剑阁县汉阳镇陡嘴村贫困户徐树林,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但他们没有因残疾而“等靠要”,放弃脱贫的机会。他们在各级领导的帮扶下,先后养起了鸡、鹅和猪。为了养好猪,他们夫妻吃住都在猪舍里。通过夫妻辛勤劳动,不懈努力,去年全家年收入达4万左右,今年6月第一批猪将出栏,预计纯收入达8万元。徐树林说:“如果有人帮扶我们,自己都站不起来,那就太没有志气了!”徐树林夫妻俩身残志不残,是勤劳致富的典型。

    然而,在一些贫困村,有的贫困户仍然抱着“等靠要”的思想,总认为是别人“要我脱贫”;有的瞻前顾后,这也不愿干,那也不敢做;有的三天两头找帮扶干部或村社干部,要帮扶资金,要困难补助;有的外出务工怕辛苦,在家不愿干农活,靠救济低保过日子,甚至沾染了好逸恶劳的恶习……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进程。

    在灾后重建中,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劳动致富光荣,就业创业可敬”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市人民尤其是重灾区人民积极投入这一活动,坚定信心,焕发精神,不等不靠,感恩自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建设美好新家园,为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决定性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要在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大力提倡勤劳致富,脱贫奔小康好做法,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勤劳致富,脱掉“贫困帽”;要大力宣传勤劳致富,脱贫奔小康的先进典型,形成声势,引导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自觉投入“勤劳致富,脱贫奔小康”的行动中来,改变旧面貌,过上好日子。

    勤劳致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广元老区人民的美德。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村的群众,要发扬“有脚有手自己干,天大困难能战胜”的抗灾自救精神,不等不靠,不怕苦累,自力更生谋发展,用勤劳致富、创业发展的成效来回报党和政府对贫困村群众的关怀和扶持,回报各级帮扶干部对贫困村群众的真心帮扶,真情付出。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博文街61号联系电话:0839-3266022

主办单位:广元市乡村振兴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9

蜀ICP备2021026250号-1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