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网站!今天是: 信息无障碍通道
【决战全面小康 全力精准扶贫】工作简报第六期
发布时间:2015-11-09 来源:四川扶贫与移民网 分享:

四川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9月7日

 

【工作动态】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扎实推进金融扶贫。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人行成都分行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就推进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工作重点、推进机制、组织引导进行了周密安排。一是发挥央行职能,推进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积极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支农再贷创业惠农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和指导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力争在全省12个有贫困县(市、区)的市(州)全面实现直接债务融资零点突破。二是明确工作责任,推动金融扶贫落地落实。各金融机构按照本行(社)已制定支持扶贫开发配套实施细则和2015年工作要点,落实金融资源向片区倾斜的信贷政策,确保贷款增长实现“两高于”。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要求,开展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探索开发适合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特点的贷款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在贫困地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民贸贴息贷款等。三是开展特惠金融,精准扶持建卡贫困人口。各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扶贫小额信贷相关的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在贷款授信额度审核、利率定价、业务操作流程、考核激励等方面制定特惠政策措施。四是改善服务设施,提高贫困地区服务水平。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机具布局,推动手机支付、网络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使用,扩大支付基础设施覆盖面。积极开展“支付惠农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创建一批助农取款优质服务示范点、农村金融服务示范站、支付惠农示范行和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五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提升金融扶贫惠农政策导向力。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情况的监测、统计、分析及通报反馈,探索开展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在调整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稳健性参数,金融债券发行审核,支农和支小再贷款发放时要合理参考运用评估结果。

 邮储银行“造血扶贫”助力扶贫攻坚。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省邮储银行进一步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以“造血扶贫”为目标,以创新金融产品、渠道和服务为抓手,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力争成为国有金融机构扶贫攻坚的先锋和主力。(1)2015-2020年,计划在88个贫困地区的信贷规模翻两番,投放“三农”、小微贷款1200亿元,全省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增量力争达到省内国有银行第一位。(2)计划在2017年末,在贫困乡村建立500个邮储银行“金融扶贫工作站”,把邮储银行的扶贫惠农金融业务延伸到贫困乡村。(3)在保证信贷规模配置和实行最优惠利率的同时,实行“四个提高”:一是对贫困县支行资产质量容忍度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积极开展针对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对完成各项扶贫工作目标的二级分行在年终绩效考核中提高5%的分值;三是提高88个贫困县支行的业务权限;四是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广元市扶贫攻坚“端硬菜”。一是决心大、力度大。在组织发动上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一岗双责、合力攻坚”的要求,强调各级各部门均要把扶贫攻坚与本职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在时限要求上既强调限期脱贫,又鼓励提前“摘帽”(提前2年摘帽的县区奖1000万、提前1年摘帽的县区奖500万),既减少贫困人口的存量,又阻止返贫人口的增量;在督查考核上,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县区和市级部门,年度绩效考评降低一个等次,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措施实、办法实。进一步完善“县摘帽、村解困、户脱贫”规划,建立由发改、财政、扶贫及相关行业部门参与的行业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会审会签制度;加强对接中央和省上项目资金安排,统筹整合资金30亿元以上,市、县区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主要用于信贷贴息、旧房改造、组道建设、小型水利设施整治等方面的补助,纳入财政预算;为符合条件的建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利率优惠的小额信贷支持;针对留守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和贫困户重大疾病患者科学治疗,让乡村教师和乡村医生分别结对联挂留守儿童、贫困户重大疾病患者。三是机制活、路数活。以村为单位回引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大学毕业生、产业领军人,推广种植业托管、养殖业寄养,开展“远山结亲、以购代捐”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整合涉农项目推进扶贫攻坚、实行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股权量化给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入股+专合社经营管理+贫困户年底分红”的扶贫项目股份经营以及农户联保抵押贷款等做法,探索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推行扶贫小额信贷、林(果)权抵押贷款等改革试点,构建贫困户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博文街61号联系电话:0839-3266022

主办单位:广元市乡村振兴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9

蜀ICP备2021026250号-1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62号